“一夕不卧前海吉安,百日不复”——如果一晚上不睡觉,对身体的损伤100天都补不回来。熬夜伤气血,几乎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。
但你可能不知道,有些看似“休息”的习惯,实际上比熬夜更耗气血。
01 熬夜如何消耗你的气血?
深夜不眠,不仅仅是在消耗第二天的精神,更是在掏空身体的气血库。龙江名医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四科主任医师徐京育指出,经常熬夜会扰乱人体原有的平衡状态,引发各种疾病。
在中医看来,长期晚睡熬夜会暗耗心血、损伤脾气,可能导致心神失养、脾失健运、气血亏虚。陕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曹晓菊解释道,熬夜时,心脏在夜间本应得到休息却仍需持续工作,会使心脏负担加重,易导致心气、心血耗损。
展开剩余74%夜间11点至凌晨3点是肝经当令之时,此时不入睡会影响肝脏的藏血和排毒功能,导致肝血不足。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,在熬夜时也会运化失常,导致气血生成不足。
02 三大习惯,比熬夜更耗气血
久卧久坐不动
很多人休息日喜欢“躺平”,以为是在休息,实则很伤气血。中医认为“久卧伤气、久坐伤肉”。
休息日久躺不动,会阻碍气血运行。建议连续静坐不要超过50分钟,哪怕起来接杯水也可以活动身体。
过度沉迷电子产品前海吉安
“久视伤血”是中医的重要理念。黄帝内经提到:“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”。眼睛的过度使用,会耗费更多的气血去滋养。
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出现肝血虚的情况,表现为眼睛干涩、视力模糊等。熬夜刷手机更是双倍消耗——既占用休息时间,又过度使用眼睛。
思虑过度反复思量
中医认为思虑过度可能会损伤脾胃、心脏、肝脏的生理功能。肝脏具有藏血功能,反复在事情上计较、忧虑和懊悔都会消耗气血。
这种精神内耗往往比体力消耗更伤气血,而且更容易被忽视。现代人沉浸在社交媒体、短视频中,信息过载也会导致无形中的思虑过度。
03 气血不足的警示信号
身体会发出多种信号提醒我们气血不足:
头发表现:头发干枯、掉发、发黄、发白、开叉。 眼睛变化:眼白颜色浑浊、发黄、有血丝,经常眼干眼涩。 手指指示:指甲颜色淡,没有光泽,指腹扁平、薄弱。 牙齿状况:成人牙齿稀疏、齿根外露、牙龈淡白出血。 睡眠问题:夜晚入睡困难、容易惊醒、夜尿多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副主任中医师曹蕾指出,乏力、疲倦、面色苍白或者萎黄、头发枯槁、脱发、指甲脆薄、胃口不好、失眠等,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。
04 补气血的有效方法
健脾祛湿疏肝
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胥丽霞强调,调补气血要讲究顺序:首先要健脾,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;其次要祛湿,消除影响气血运行的障碍;最后要疏肝,维持气血正常运行。
适量运动很重要
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人只有在不断运动中,才能让经络处于疏通状态,令体内的血管保持弹性,让气血运行更加通畅。建议每周运动5次左右,每次坚持30分钟以上。
饮食调理补气血
适当多食用补气血的食材,如鸡蛋、红枣、山药、猪血、鸭血等。可以用黄芪、当归按5:1比例煮汤(如黄芪15克、当归3克),有助于补气、活血。
充足睡眠是关键
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觉。“人卧则血归于肝”,充足的睡眠是补充气血的重要保障。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-8小时。
热水泡脚助循环
泡脚是调整气虚血虚和体寒等问题的最好方法,长期坚持泡脚有助补气血。一般泡至全身发热、微微出汗即可,不宜出大汗。
最有效的养生不是深奥的理论,而是简单生活的回归:准时吃饭、按时睡觉、适度运动。
这些朴素的生活法则前海吉安,远比任何补品都能更好地滋养你的气血。
发布于:河北省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